现实题材电影是社会“吹哨人”,还是焦虑贩卖商?

2023-08-23 13:35:13来源:红网


(资料图)

□梅译淳(南京师范大学)

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8月18日7时,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达178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多部现实题材电影的表现格外亮眼,前有《八角笼中》票房口碑双丰收,后有《孤注一掷》点映即爆火,还有正在强势上映的《我经过风暴》《学爸》等影片形成了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的格局。

关照现实、切中社会痛点的影视作品,自然能引爆市场自然,这不难理解。无论是《八角笼中》追寻留守儿童的人生出路,还是《孤注一掷》直面境外电信诈骗的深渊,抑或是《消失的她》聚焦女性、婚姻等社会议题……此类取材于现实社会的电影,某种程度上的确在扮演着“吹哨人”的角色。通过大众化的文化产品,聚焦当下时事热点,洞察人性,承载共鸣,引发思考。

然而,随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走红,焦虑与恐惧也在网络环境里悄然滋长。“看完《消失的她》——远离男人”“看完《我爱你》——别生孩子”“看完《孤注一掷》——别相信朋友”……爱情、婚姻、生育、谎言、人性等话题,在银幕之外掀起了更为激烈的现实风暴。从剧情看,这是因为此类电影立足真实,用高度凝练的艺术表达呈现现实,与观众共情。然而它们的价值绝不仅限于勾连现实,更在于叩问现实,或者说,以人文向度与思辨能力穿透现实,与时代共振。

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就像一枚硬币,正面是揭露真相、敲响警钟,反面是唤醒恐惧、引发焦虑。前者对应社会影响,后者指向商业流量。二者的存在皆有其合理性,但理想的现实题材电影应该取得叙事性与商业性的平衡。只有依附时代而生,贴近大众视角,又紧扣时代脉搏,深入现实生活,才能真正达到震撼人心的传播效果。

当然,我们在呼唤电影回归真实、回应时代的同时,也要认识到电影能引起社会情感阵痛,却不能止“痛”。走出影院,如何将社会议题的讨论度转化为现实行动的力度?热度过后,这是每一个你和我都应该回答的问题。

标签:

今日热门
More
生意
返回顶部